肝病

多国报告不明原因肝炎!已发现169例,祸起新冠病毒?

作者:王丹丹 来源:健康界 日期:2022-04-26
导读

          3岁的英国女孩罗拉,2022年3月感染了不明原因肝炎。

关键字:  肝炎 | 新冠病毒 

        3岁的英国女孩罗拉,2022年3月感染了不明原因肝炎

        医生告知其父母,罗拉患上了急性肝功能衰竭,需要紧急寻找匹配的供体才能生存。

        “当医生告诉我女儿需要进行肝移植,否则有可能会死。这完全出乎意料,不是任何一个父亲能接受的事情。”最终,罗拉父亲一半的肝脏被移植到女儿身上,罗拉的病情开始好转。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境内又发现34例不明病因的儿童肝炎病例,使目前英国同类病例总数达到108例,其中8人因病情严重,已接受肝脏移植。与此同时,西班牙、丹麦、爱尔兰、荷兰等国也报告了相关病例。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11个国家和美洲区域1个国家报告了至少169例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

        所有病例患者年龄都介乎1个月至16岁之间。17名儿童(约10%)需要接受肝脏移植治疗,至少有一人死亡。

        有欧洲专家在谈及患者病情时指出,尽管儿童轻度肝炎颇为常见,但这次的情况显然不同,在英国部分患者甚至严重到需要肝脏移植。

        “腺病毒很少会在健康的人身上引起严重的肝炎。在没有严重潜在健康问题的儿童中发生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当大多数人感到疑惑时,“罪魁祸首”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世界卫生组织4月23日发布通报称:在这些不明原因肝炎病例中,有74例检测到腺病毒。其中20例感染了新冠病毒,19例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和腺病毒。前期的新冠感染是否导致儿童更易被腺病毒感染?重症肝炎会是新冠感染后的长期后遗症吗?还是一种新的病毒?一系列待解问题引发热议。

        不明原因肝炎由腺病毒引起?

        轻度的儿童肝炎并非不同寻常,但此次报告的这些患者,病情严重到肝脏移植的程度,引起了人们的警觉。

        调查发现,这些患儿的年龄集中在1-16岁,其中大部分在10岁以下。就在发病的前一周,这些儿童还十分健康,临床记录表明这些患儿没有任何重要的既往病史,例如潜在的免疫缺陷或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首批患儿均位于英国,都是在住院时被发现的,最早1例是在2022年1月。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其中两名患儿在家庭或者其他环境中与另外两名新冠病例有过密切接触。

        而美国的病例入院时间更早,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最新通报,早在2021年11月就报告了不明原因肝炎的儿童病例。从目前感染情况来看,这些病例的临床综合征是肝酶显著升高的急性肝炎。绝大多数患者出现了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腹痛和呕吐等,但大多数没有出现发热的症状。

        在专家对英国和西班牙患儿进行几种典型的肝炎病毒检测后,排除了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

        由于大多数患儿并没有出现发热,或异常的血液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上升。因此仅对一小部分患儿进行了细菌学检查,也并未有异常出现。

        无奈之下,科学家们试图将病毒的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那些不在肝炎常规检测范围内的病毒。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科学家在13名苏格兰儿童中,找到了5名患儿的腺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一发现也被美国阿拉巴马州公共卫生部官员所证实,其表示,当地9名患病儿童中有5人腺病毒-41型呈阳性。

        与此同时,英国卫生安全局数据显示,77%病例的腺病毒检测呈阳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数据将本次不明原因肝炎指向腺病毒感染。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季节性传播的病毒,2-4月正是腺病毒流行的高峰期。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感冒症状、结膜炎、呕吐和腹泻,但很少引起肝炎。在阿拉巴马州的病例中出现的腺病毒-41型,也主要是导致儿童肠胃炎。

从目前所有的调查中,还不能确定腺病毒就是导致这种肝炎的直接原因。

不过,在已知的腺病毒的危害中,该病毒并不足以致命。苏格兰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些重症肝炎真的是腺病毒感染导致的,那这可能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症状的全新变种。另一种可能是,这是一种常规流行的腺病毒变种,只不过感染后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谁才是不明原因肝炎的罪魁祸首?

        与腺病毒相比,另外一个可能引起不明肝炎的诱因,更让人感到不安。在英国114例儿童肝炎病例中,共检出腺病毒阳性74例;检出新冠病毒的有20例;检出新冠病毒和腺病毒的有19例。

        也有专业人士怀疑,不明肝炎也可能与疫苗的副作用有关。不过,据调查显示,这些患儿均未接种新冠疫苗,因此可以排除掉这一猜测。当前,最容易被接受的诱因是:英国的新冠疫情封锁期间,最年幼的儿童可能在免疫学上变得很脆弱。长时间的封锁,让这些患儿无法接触包括腺病毒在内的很多病毒,而当前正值腺病毒的高发期,且这些病毒多在幼儿时期出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病因,以指导下一步的临床和公卫行动。在事件没有定论之前,各种猜测不绝于耳。在发现与新冠病毒存在交集后,也引发了不明肝炎是否与新冠后遗症有关的猜想。

新冠后遗症有多可怕?

        目前,关于新冠后遗症有几种比较常见的类型:嗅觉、味觉的短暂改变甚至消失;小脑萎缩;呼吸困难;性功能障碍等。

        英国的一份研究表明,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之后,有13%的人会丧失嗅觉或味觉。相比之下,在变异前的疫情中,这个比例高达34%。

        因此,从这个数据来看,奥密克戎的杀伤力正在下降。更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人的嗅觉和味觉都会很快恢复。

        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会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症(MIS-C)”。香港奥密克戎疫情的数据表明,有“多系统炎症综合症”的儿童,在康复后的两到五周之内,会有高烧、皮疹、腹泻等症状。

        而在奥密克戎之前的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其轻症患者基本不会有后遗症,中症患者或者重症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例如咽痒、干咳,肺部不适,睡眠不好,容易失眠的情况。少数人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而最新出现的“德尔塔克戎”,世卫组织新冠技术负责人、美国传染病流行病学家Maria Van Kerkhove表示,目前为止,关于德尔塔克戎变异株的更多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还未看到严重程度的变化。

同样无法确定本次席卷西方的儿童急性肝炎与新冠后遗症有关。

综上所述,

        据路透社报道,苏格兰公共卫生局局长表示,目前正在开展工作,以确定所涉及的腺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者它是否可能与另一种病毒“串联”致病,比如新冠病毒。

        通过实际案例显示,目前由奥密克戎所引发的后遗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就此,我们也联系到了前段时间长春疫情期间,感染新冠后痊愈的患者。该患者来自长春市九台区,疫情期间在酒店隔离时核酸检测呈阳性,后被判断为轻型,入住方舱医院。据该患者自述,自己感染后出现了高热、腹泻、说不出话等症状。但入住方舱医院四天左右核酸检测就转为阴性了。出院后她持续咳嗽了十几天,咳到无法入睡,但并未出现此前报道中所说的嗅觉、味觉的异常,痊愈后与患病前并无什么不同。

        “我们很多人属于轻症,当时‘大白’说奥密克戎伤害性不强,就是传播比较快。”上述患者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与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医生此前也曾辟谣“奥密克戎有200多种后遗症”,他表示,奥密克戎与两年前经常侵犯下呼吸道的新冠原始病毒类型相比,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只要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后遗症很少出现,基本可以完全康复。

我们距不明原因肝炎有多远?

        引发欧洲恐慌的不明肝炎,距离我国有多远?我们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深圳市首届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该不明原因疾病的致病性究竟如何还需进行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该病毒也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但欧美国家因为放开疫情防控政策,不要求强制戴口罩,所以会导致该病毒的传播 。“但我国不同,目前大家仍日常出门戴口罩,所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应该不用太紧张。”卢洪洲强调。

        卢洪洲介绍,腺病毒感染预防措施和其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相似:主要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平常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室内多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一旦发生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和结膜炎的症状,要及早到医院看病,早隔离、早治疗。

        在腺病毒流行季节,上呼吸道感染的低龄孩童应回家隔离休息,以免造成传播流行。患病后尽量在附近医院就诊,避免到病人较集中的大医院观察室输液,以防造成交叉感染。出现严重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多属严重病例,应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我国针对儿童乙肝、甲肝都有免疫规划接种要求,儿童肝炎在国内发病率很低。

        卢洪洲还表示,目前国内接种的针对新冠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虽然腺病毒载体疫苗用的腺病毒和该腺病毒不是同一种,但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免疫交叉保护作用。”卢洪洲说。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